作者:蒋放散户配资
原苏北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原文为《大众医学》约稿,发表于2018年1月期刊
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
做菜离不开食用油,油不仅可以增加食物的风味,还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同时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脂肪是七大营养素之一,我们需要它。
厨师说:油多不坏菜;
营养师说:油多会增加得慢性疾病的风险。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高脂肪”食物可算是奢侈品。
在充满美食诱惑的当下,我们吃的脂肪大大超量:胖子多了;、血脂高了。如果不加以限制,后果可想而知。
在春节期间大鱼大肉、油煎油炸……过年胖三斤那是少的。
减油并不意味着越少越好。脂肪是重要的营养素,不能没有。
可是也不能放纵呀,瞧瞧现在的供求关系:“供油”远远地多于“需求”,供求严重失衡。不信请看数据:
需:每天烹饪用油的推荐量是25~30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散户配资
供:约80%的家庭用油量超过42克/日/人(平均);
超10多克?没多少呀,你可能会这么想。且不说这42克是平均数(事实上不少人远高于这个数),小身材大热量说的就是脂肪:12克油 = 200毫升牛奶的热量≈100克米饭。
一样的热量,不一样的身材。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其实,肥胖与“三高”人群,建议量是20克。20克就是家用调羹2勺,这是1个人的全天的量,换言之,一日三餐无论做几道菜还是下碗面,用的都是这2勺油。
因为有很多脂肪无法避免,所以我习惯把食用油控制在2勺,目的是留部分空间给美味。比如说我喜欢浓稠丝滑的酸奶(高脂),明知脂肪含量高,可是200毫升里的8克脂肪并没有超出我预留的量(10克)。
少用油:全天总量控制。以一家三口为例,建议每人20克(预留10克),全天总量控制在60克。
巧用油:
清蒸与油炸
5克油的清蒸鳜鱼:一条500克的鱼,放些葱、姜、蒜、盐、料酒,再淋上半调羹油(5克)上蒸锅10分钟。
150克油的松鼠鳜鱼:同样500克的鱼,放很多的辅料调料,用猪油2斤(实耗约150克)油炸。
清蒸鱼的鲜美与松鼠桂鱼香脆我都喜欢,解决的方案是:清蒸鱼作为家常菜;油炸鱼偶尔为之。(这是30倍的差别呀!)
热拌与清炒
无油的腐乳小青菜:250克小青菜,洗净焯水,趁热放半块腐乳拌匀。
15 克油清炒青菜:250克小青菜,没有1调羹半的油还真炒不出来。
小青菜水嫩水嫩的适合水养(宽水焯),油与高温只会让它脱水(炒着炒着出水了)。
油煸排骨改水煸
习惯做法:糖醋排骨的第一步是油煸(家庭做法)或过油(饭店做法)。可是看似瘦瘦的排骨,却藏有20%多的脂肪,如果再额外加油,那你吃的每一口肉中有近1/3吃的是脂肪。
不加油的做法:加水煸至肉色由红变表面发粉白色后加酱油、糖醋等。
烹饪油很纯粹,脂肪含量都超过99%,多吃不利于健康。
日常饮食别说没提醒你:油多菜好吃,好吃有代价哦。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5 年 7 月 15 日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400531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