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摩根策酪
2025年最新报道的6种联合用药
撰文:常怡勇
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化学Ⅰ类新药,成分为人工合成的左旋芹菜甲素的消旋体,适应症为轻、中度[AIS,又称急性脑梗死(ACI)]。目前临床常用制剂有口服软胶囊和供静脉给药的注射剂。
一、作用机制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减轻脑水肿,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丁苯酞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I2(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氧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作用。
二、共识推荐
ACI缺血半暗带临床评估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指出,丁苯酞具有促进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开放、抑制氧化应激、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增加缺血区软脑膜微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微血管密度、 改善缺血区脑血流灌注等作用,可以改善AIS神经功能缺失,且安全性好。
AIS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也指出,丁苯酞可促进侧支循环开放,改善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临床试验证实其对AIS的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此外,丁苯酞还可以增强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EVT)的疗效,可减缓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VT后早期联用丁苯酞也可显著改善患者90 d功能预后,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病死率。
三、丁苯酞的联合用药
近年临床实践显示,丁苯酞联合用药可显著增强临床疗效。本文仅对2025年最新报道相关联合用药予以总结:
1.丁苯酞+尤瑞克林
尤瑞克林是一种组织型激肽原酶,可分解激肽原生成胰激肽。胰激肽能选择性扩张缺血区域动脉血管,恢复血流灌注,同时诱导缺血组织局部生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可改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AIS患者的预后;可改善AIS患者的脑血流。
临床研究表明[3],丁苯酞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AIS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尤瑞克林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反应,效果良好。
用药方法: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下摩根策酪,给予尤瑞克林,在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尤瑞克林0.15PNA U(1支),缓慢静滴完,1次/d;丁苯酞软胶囊0.2g,2次/d。连续治疗2周评估疗效。
另有临床治疗结果显示[4],常规治疗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卒中(PS),能有效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PS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显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2.丁苯酞+阿替普酶
阿替普酶主要作用是激活纤溶系统,促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迅速恢复ACI患者脑血管的血流,减轻缺血区域的脑组织损伤,在短时间内开通血管,恢复脑组织功能,减轻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但单一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血管的扩张能力相对弱,溶栓后血管扩张不足,需联合应用其他药物辅助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5],丁苯酞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ACI,可显著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凝血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不用丁苯酞治疗的对照组。
用药方法: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阿替普酶(20 mg/支)静脉溶栓,将总量0.9 mg/kg体质量中的10%在1min内静脉推注,剩余的90%在60 min内静脉泵注,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仅治疗1次;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丁苯酞25mg与氯化钠0.9g)治疗,取100 mL在1h内完成静脉滴注,间隔6h以上静脉滴注第2次,2次/d,持续治疗2周。
另有临床研究显示[6],缺血性ACI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脑组织供血,整体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预后不良。导致预后不良的因素较多,包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心房颤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以及是否有糖尿病史等,故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及时对上述因素进行重点关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
3.丁苯酞+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血栓烷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脑梗死病情恶化,并减少因血栓形成导致的炎性反应。阿司匹林还能够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脑梗死后的脑组织损伤,改善炎性指标,促进脑组织修复。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7],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I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血流灌注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显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
用药方法:阿司匹林片口服,初始剂量300 mg/次,1次/d;第2天开始将剂量调整为200 mg/次,1次/d;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 mg,3次/d。持续治疗30d。
4.丁苯酞+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使得纤维蛋白原无法同糖蛋白受体有效结合,最终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状态下引发的心脑动脉循环障碍性疾病。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8],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CI,能够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指标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显著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
用药方法: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g,3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首次300mg,1次/d,以后75mg/次,1次/d。连续治疗14d评估疗效。
另有临床研究显示[9]摩根策酪,PS治疗中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用药的效果较单独氯吡格雷片用药好。
5.丁苯酞+替罗非班
替罗非班是一种能够预防产生血栓的临床药物,与支架取栓术相比,替罗非班联合支架取栓对ACI患者的疗效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10],与单独使用支架取栓术相比,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可明显提高超时间窗ACI患者的疗效,对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好。
用药方法:患者按常规操作行支架取栓术。盐酸替罗非班注射用溶液( 50mL:12.5mg)50mL/次,1次/d;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g,3次/d。治疗28d。
另有临床研究显示[11],对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减少临床症状发作次数,降低NIHSS评分,同时将NIHSS评分降低比例增加,将进展为脑梗死比例有效减少。
6.丁苯酞+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是治疗脑缺血、脑梗死以及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循环,活血化瘀,清除脑损伤之后产生的氧自由基,进而起到对缺血脑组织的治疗作用。且依达拉奉可抑制梗死周围脑血流量减少,能够明显改善梗死后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症状,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12],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ACI的疗效可靠,能改善神经功能与炎性因子,并增强抗氧化能力,显著优于不用丁苯酞治疗的对照组。
用药方法:患者在降糖、降脂、降压并抗血小板聚集、电解质平衡维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 ( 5 ml∶10 mg) 30 ml +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2次/d: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14d评估疗效。
另有临床研究显示[13],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PS效果显著,可修复受损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对照组。
医学界神经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临床评估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1,47(6):324-335.
[2]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急诊专家共识组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急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0):1310-1318.
[3] 庄民佗,苏燕玉.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脑血流灌注及外周血NSE和CRP水平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5,32(7):60-62.
[4] 陈红梅,杨富文.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25,51(2):85-87,91.
[5] 赵闪,羊月华.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5,9(6):74-76.
[6] 张岳.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ACI的近期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9):22-26.
[7] 徐亮.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5,(2):51-53.
[8] 尹梦迪.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5,19(5):60-63.
[9] 董德晟,陈园园.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的效果[J].贵州医药,2025,49(3):392-394.
[10]涂汉明,徐国强.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5,30(3):398-403.
[11] 王硕.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卒中预警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5,20(4):83-85.
[12] 蒋涵.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5,20(3):85-88。
[13] 付丽.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5):47-50.
责任编辑:梦琳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